論文發(fā)表外審和盲審有什么區(qū)別?
論文投稿后,編輯部通常會請領域內的專家來評審,判斷論文質量是否達到發(fā)表要求。這個請外部專家評審的過程,統(tǒng)稱為“外部評審”,簡稱“外審”。外審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。
“盲審”是外審的一種特殊形式,核心在于“匿名”。在盲審中,編輯部會采取特定的措施,隱藏作者的身份信息。具體有兩種常見做法:
單盲評審: 這是最常見的一種。評審專家知道論文作者是誰(作者姓名、單位等信息在稿件上),但作者不知道是哪位專家在評審自己的稿件。編輯部掌握雙方信息。
雙盲評審: 這是更嚴格的一種匿名評審。編輯部會移除稿件上所有能直接或間接識別作者身份的信息(如作者姓名、單位、致謝部分、項目基金號等)。這樣,評審專家不知道論文作者是誰,同時作者也不知道評審專家是誰。編輯部是唯一知道雙方信息的一方。所以,區(qū)別主要在這里:
外審: 泛指所有由編輯部邀請外部專家進行的評審。它可以是匿名的(單盲或雙盲),也可以是非匿名的(即作者和評審專家互相知道對方信息,但這在學術期刊中較少見)。
盲審: 特指那些采用了匿名措施的外審,強調評審過程中作者身份信息對評審專家(單盲或雙盲)或同時對評審專家和作者(雙盲)的保密性。盲審的核心目的是盡可能減少評審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偏見,比如評審專家可能因為作者的名氣、單位、或與作者的個人關系(正面或負面)而影響判斷的客觀性。雙盲評審被認為更能保障評審的公平性。
簡單說,所有盲審都屬于外審,但并非所有外審都是盲審。盲審是外審中特別注重匿名操作的那一類。
期刊采用哪種評審方式(普通外審、單盲、雙盲)會在其“作者指南”或“投稿須知”中明確說明。作者投稿時需要按照期刊要求準備稿件,例如雙盲評審就需要提交一份刪除了所有作者信息的版本。理解期刊的具體要求很重要。
2025-08-25 | 作者:paperfree
相關文章
論文查重會查網頁新聞嗎? 畢業(yè)論文題目怎么選才不會撞題? 修改后的論文查重率為何依舊很高呢? 自己論文查重的結果和學校的怎么不一樣? 高校去使用論文查重系統(tǒng)有著什么用處呢? 畢業(yè)論文初稿和終稿區(qū)別有哪些呢? 論文修改后重復率為什么會變高?上一篇: 論文來回翻譯幾次會降重嗎? 下一篇: 論文查重引用部分算不算重復率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