畢業(yè)論文修改后重復率越來越高是為什么?
畢業(yè)論文修改后重復率不降反升,這種情況確實讓人頭疼。別慌,可能踩了這幾個坑:
1. 你修改的方向搞錯了重點
光改詞不改結構: 可能只做了同義詞替換,或者把句子前后調個順序?,F在的查重系統(tǒng)特別厲害,不止看字詞一樣不一樣,更會分析句子意思和結構是不是雷同。如果你只是把原文的詞換個說法,但整體句子主干、表達內容和邏輯關系幾乎沒動,它很可能還是能識別出來判定為重復。
刪了不該刪的,擴了不該擴的: 為了去掉重復,有的地方大段刪掉,破壞了上下文邏輯,只能被迫后面加說明補充,結果新加的部分沒寫到位,反而“引用”了公共知識或別人觀點,又增加了重復?;蛘?,為了繞開重復處強行加了很多不相關的內容湊字數,新內容反而和已有文獻撞車。
2. 查重的數據庫變了或者升級了
查重系統(tǒng)數據庫更新了: 第一次自查用系統(tǒng)A查了,重復率還行。等隔段時間修改完再查(可能是換了不同平臺,或者官方系統(tǒng)數據庫更新了),系統(tǒng)里新收錄了和論文主題高度相關的資料(尤其是剛發(fā)表的期刊、博碩士論文),或者新爬取了某些網頁內容。你的新寫的內容或者沒改干凈的部分,“撞上”了這些系統(tǒng)剛加進去的新資料。
你前后用的查重軟件不一樣: 各查重系統(tǒng)數據庫范圍差異很大。比如你用平臺B查覺得合格,但學校用知網查超標,就是數據庫差別導致的。
3. 自己新增的內容成了新“雷區(qū)”
修改過程中加了新資料: 在降重時,為了支持論點或者補充說明,引用了新找到的文獻、報告或網頁資料。如果加進來的內容直接復制粘貼沒消化好,或者引用過于密集,這塊新加的內容本身就重復率很高,甚至比你改之前刪掉的部分重復更嚴重。
對公共知識處理不當: 像定義、基礎理論、通用的公式推導、某實驗的標準步驟描述等,這些內容如果一字不改地抄過來(即使它真是公認事實),系統(tǒng)也會算重復,因為別人也可能原樣寫過。你在調整其他部分時,新加入了這類沒“改寫”的標準表述。
4. 引用不規(guī)范問題放大
第一次查時引用漏標: 初稿沒好好標記引號、腳注或參考文獻來源,系統(tǒng)就把引用部分當成抄襲算了進去。修改后按規(guī)矩標注出來了,理論上這塊該算“引用”不是“抄襲”。但如果你標注的格式不標準、不完整或者系統(tǒng)識別不了,它仍可能算成重復文本。
引得太密集或太多: 有時為了證明某個觀點,集中引用了一大段原文。即使標注規(guī)范,系統(tǒng)也可能把連續(xù)的、過長的引用段落視為重復內容(引用也要有度),特別在工科公式推導、法律條文引用方面常見。
5. 誤用某些“降重”手段,效果適得其反
完全依賴機器降重/翻譯工具: 用某些軟件把原文轉成某種外語再翻回中文,結果語句不通、詞不達意。改完看似詞句大動,其實句子核心內容、邏輯關系依然存在且清晰可辨,系統(tǒng)照樣識別出來。更糟糕的是,硬翻可能導致專業(yè)術語錯亂、概念混淆,反而需要更多解釋性文字,增加撞車風險。
2025-07-16 | 作者:paperfree
相關文章
論文被退回修改后錄用的機率大不大呢? 論文查重的重復率是否會越查越高? 寫畢業(yè)論文需要注意細節(jié)有哪些? 論文查重系統(tǒng)的優(yōu)劣要怎么進行判斷? 論文查重檢測哪幾點是學生最為關注的焦點? 如何去選擇安全指數高的論文查重檢測系統(tǒng)? 畢業(yè)論文查重時應該提交電子版還是提交紙質版?上一篇: 院校的論文查重檢測入口一般在哪里能找到? 下一篇:已經最新的文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