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才能保證在論文查重過程當中不出現(xiàn)任何問題?
要順利通過論文查重不出岔子,最保險的做法是從頭到尾自己踏實弄,把握好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別偷懶。以下這些點做到位,基本能避坑:
論文寫的時候就養(yǎng)成好習慣。 別攢到最后才想著處理重復問題。寫的時候遇到需要引用的內(nèi)容,哪怕只參考了一兩句話,也得當場標注清楚是誰說的、哪本書或者哪篇文章里來的,哪怕只是你個人的想法總結,和別人觀點相似的部分也得說明來源。別圖省事大段抄,哪怕是教材內(nèi)容,也自己理解后用新詞句重新組織出來。別人的核心概念或特別的觀點解釋,沒法繞開原表述的,老老實實加上引號標記,并注明出處。論文最后的參考文獻列表,你引過啥就列啥,沒引用的不用湊數(shù),格式按學校規(guī)定來,別弄錯作者名、刊物名、年份頁碼這些細節(jié)。
動筆之前自己先預查一遍,心里有底。 學校一般會提供一次或幾次免費官方查重機會,但這個機會很寶貴,別亂用。提前查最好用同類型平臺試試水。重點在于選對系統(tǒng),別貪便宜用沒聽過的軟件。你們學校指定什么平臺,你就盡量找和這個同類型的商用查重服務去查,或者直接在學校圖書館開放給學生使用的資源平臺上查。別相信網(wǎng)上說“免費查重”的小工具,它可能和你們學校數(shù)據(jù)庫不一樣,結果差很多。你查完拿到報告,不管結果高低,認真看上面標紅、標黃的內(nèi)容都指出來哪里有問題。對照著原文把這些位置仔細改掉。
上傳提交的操作自己動手,別假手于人。 查重的賬密都是你個人學號或身份信息綁定的,這關系到責任認定。用別人的賬號幫你查,或者你把自己的賬號密碼交給別人操作,出了問題學校只認操作者是你,到時候講不清。再信任的同學或老師也代替不了你自己,查重過程需要你本人確認內(nèi)容和操作步驟。傳文件時仔細核對,別傳成帶批注的稿子、修改版本或亂碼文件,這些都可能導致檢測失誤。學校要求交word你就別轉成PDF,要求PDF就別傳word,格式不對可能讓系統(tǒng)誤判不該重復的內(nèi)容。壓縮包文件名也別亂寫,按學校要求的規(guī)則命名,好識別不容易出錯。
時間要留夠,別卡著點操作。 系統(tǒng)高峰期出報告慢,或者軟件臨時維護了、網(wǎng)絡卡了,都很常見。別等到截止日期的前一小時才上傳,萬一出狀況連補救的時間都沒有。上傳成功后確認一下是否自動開始檢測了,平臺接收文件不代表立即檢測了。過段時間登錄查一下檢測進度。檢測完成了也別急著立刻下載報告,仔細看檢測狀態(tài)顯示“完成”,報告也確認沒有異常(比如頁數(shù)不對、有亂碼)。有異常及時聯(lián)系負責管理的老師解決。報告下載下來自己存好,備份一份防丟。如果學校規(guī)定查重結果需要打印簽字,看清要求是全文報告還是簡潔版報告。
修改是必經(jīng)過程,沒啥好怕的。 首次查重結果偏高是普遍現(xiàn)象,別有心理負擔。對照報告把重復部分分兩類處理:一類是必須直接引用保留原文的,這類你確保引號標記完整、出處標注準確即可;另一類是你解釋性復述別人觀點或參考事實材料的,只要不是原文原句重復,你都可以調整措辭、打散原句結構、換個同類詞替代、主動改被動或換個敘述角度。實在大面積重復的內(nèi)容,看看能否用自己的語言重新概括,加一些你的分析或例子把它變成你的新內(nèi)容,稀釋重復率。公式、表格、程序代碼這類特殊內(nèi)容,一般查重系統(tǒng)默認不查,但如果你們學校特別說明要查,主動向導師確認怎么處理。
2025-06-24 | 作者:paperfree